深汕特別合作區揭牌 深全面主導建「10+1」區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8/12/17 15:33

分享:

分享:

深汕特別合作區昨日(16日)舉行揭牌儀式,官媒報道指出,這標誌著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進入由深圳全面負責建設管理的嶄新發展階段,成為深圳「10+1」區。

由深圳和汕尾兩市多年前建立的經濟發展合作區,近日正式成立黨工委和管委會,昨正式揭牌,合作區自此由深圳、汕尾共管轉向深圳全面主導。

合作區468平方公里 攻先進製造業

深汕特別合作區接壤惠州市惠東縣及汕尾市海豐縣,南近紅海灣,規劃範圍包括海豐縣鵝埠、小漠、鲘門、赤石四鎮,總面積468.3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145平方公里,相當於深圳市羅湖和福田區面積總和。

深汕特別合作區圖示。

據中央社,台商雜誌社長李曉莊說,深汕合作區已發展多年,黨工委和管委會揭幕,等同正式成立機構,以推動合作區發展。他認為,促成深汕合作區的主因是深圳土地發展已經飽和,於是往外延伸。

深圳土地已飽和  合作區建產業基地

至於兩者合作,前者有技術、研發和資金優勢,後者有土地,這種合作模式類似「長三角」發展,即由上海的技術、資金和優勢帶動長江沿岸城市發展,只是深汕合作區只有汕頭一個。他說,簡單而言,就是「一方出錢,一方出力」。

另據澎湃新聞網,深汕特別合作區堅持「深圳總部+深汕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重點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及科技創新等產業項目,著重佈局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目前已落地產業項目67個,其中61個來自深圳。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興賀撰文指出,合作區未來必須置於國家改革開放40年再出發的全域戰略高度,要更多著眼為區域協調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新型城鎮化等。

他表示,合作區未來將參照經濟功能區模式組建新的領導班子和機構等,打破了行政區劃和屬地化管理原則限制的掣肘,令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飛地」——深圳跨區管理。

據悉,汕特別合作區也規劃數個保障性住房基地,深圳的保障房也或將建到此地。此外,合作區內所有居民將一次性全部轉成深圳戶籍。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